全部新聞 > 動態新聞
2004-01-15 瀏覽量:4869
本報訊(記者 魏玉祺)1月5日,廣博集團在啟心高爾夫俱樂部召開2004年度經濟工作會議。會議分別由黨總支書記朱國章和總經理王君平主持,中層干部、黨員、團委、工會和婦女代表都參加了會議,會議就2003年度的各項工作做了總結和匯報,對2004年度的各項工作做了規劃和部署。
王君平總經理在總結2003年度工作總結時指出,2003年是非同尋常的一年,也是考驗企業發展力和向心力的一年,作為一家股份制發展企業,廣博集團及全體員工經受住了美伊戰爭、非典疫情以及高溫酷暑帶來的不利影響,克服重重困難,以企業文化、精神文明建設引導和激勵全體員工團結一致、迎難而上,集團共完成產值9.2億元,銷售額10.8億元,其中外貿出口5000萬美元,分別比去年增長了100%、145%和88%。此外,在企業文化、企業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在2004年度,廣博集團將注重調整生產管理模式,實行分廠模擬化管理,強化分廠管理機制,對管理機構配置、物料管理、細化車間內部管理等方面將做適應的調整。此后,戴國平副總經理、各個分廠廠長都分別做了總結發言,對自己存在的管理等問題做了總結。數碼公司技術總監張俊江博士在介紹數碼公司發展時使用了投影儀器,他把2003年、2004年和2005年的數碼發展,融合到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里,2003年廣博數碼相機產業在經受非典等諸多因素困繞下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而2004年的廣博數碼必須要突破技術和市場難關,“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只有經歷了這一關,2005年廣博數碼才能走出迷局,“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據介紹,2004年將是廣博數碼相機高速發展的關鍵一年,CMOS200萬像素和CMOS300萬像素,以及CCD300/400萬像素數碼相機將陸續面市,并將完成數字相框、數碼相機伴侶等的研發和產品化設計,使得廣博數碼相機在數碼產業占有一席之地。
2003年度廣博文具內外銷市場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為廣博文具全面占領國際國內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4年廣博集團將著重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通過夯實基礎管理,完善管理機制,加強學習型企業的培育,倡導全員學習,為提升廣博整體素質,適應國際化競爭鋪墊基礎。
王利平董事長在后面的總結發言中指出,2004年乃至后來的三年,廣博將以建設廣博科技園區為重點,主要實施數碼相機產業和納米材料產業的規模化建設,繼續發展文具產業和彩印包裝產業的規模化和品牌化建設,一以貫之地實行品牌經營和市場開拓,繼續加強人才引進和培育,深化管理機制和企業文化建設,真正把廣博打造成中國名牌乃至世界知名品牌。
王利平董事長說,過去的一年,對于世界、中國,對于廣博來說,都是具有非凡意義的一年。在這一年里,廣博集團先后經受了美伊戰爭、非典疫情以及高溫、缺水少電等諸多因素的不利影響,各個部門、分廠的領導與全體員工抵制住不利因素的危害,克服困難,迎難而上,超額完成年初制訂分配的各項指標,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是我們在座每一個人值得自豪的。我們在2004年度,就是要求我們的在座領導和干部,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能夠認清當前乃至今后國際國內經濟發展形勢和我們公司在全球經濟中的定位,明確2004年度乃至廣博中長期經濟發展的目標、重點和難點,明確打造廣博品牌化所需要的動力和資源,動員全體員工調整思路,開拓創新,善抓機遇,勵精圖治。
王利平董事長從文具市場的品牌化發展談起,從廣博積極申報中國名牌談起,著重闡述了廣博在品牌化戰略中應該樹立正確的品牌價值觀,生產、銷售和管理人員都應該從質量、花色、價值、服務等方面入手,堅持長久不懈的名牌戰略,在克服目前國內文具市場產品結構單一、規模偏小、OEM缺乏品牌主導企業、缺乏行業規范、泛國際文化等方面的不利因素后,廣博不僅僅應該從文具產業,還應該在相關的納米材料、數碼相機等產品上延伸品牌。
王利平董事長指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潮中,廣博的領導、黨員干部和全體員工都應該加強學習和自我修煉,還應該充分認識到自身在工作難以量化、管理體系不健全、學習意識不強、創新意識不強、缺乏危機意識,缺乏全局謀略等缺乏競爭力的基礎因素。尤其是在學習和創新方面,學習和創新是相輔相成的,我們一再要求員工,尤其是中層以上干部要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而唯一的途徑是學習。一部分人有著抱守現成、不思進取的陳舊觀念,認為我一年拿多少錢就可以了,這種觀念是人才激勵機制不大完善的結果,這種思想是要不得的。思想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我們的出路,不是某一個人說了算,而是在建構廣博大集體的氛圍下,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王利平董事長要求,在新形勢下,雖然目前企業現有員工為大中專以上學歷的占20%以上,其中博士4名、6名碩士研究生和12名外籍員工,此外,還通過實施“夜光工程師”等計劃,幾年內聘請近30名海內外專家,并引進一大批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名牌高校畢業生,廣泛接觸并網絡了大批具有專業知識、豐富經驗的專業技術和營銷人才。但是人才仍然是我們發展的最大制肘,我們將在以后有選擇有儲備地引進大批中、高級專業技術、管理人才,并將努力從待遇、制度和環境上創造更適宜人才發展的空間。